--> 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09的文章

未來會是怎麼樣呢? 走一步是一步

偏執十八度角 這個部落格藏著許多回憶,畢竟是號稱偏執吧,發文是以任性的角度出發,因此對於別人的眼光並不在意,不想要靠著個來過活,因此也沒有認真地經營。 這個部落格跟著台灣網路的發展,看過網路的風風雨雨,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許多風光一時的人事物,抵不過現實的摧殘。這小格子在估狗的庇佑下,不曉得還能撐多久。 而 偏執十八度角 的真實人生也不惶多讓,這幾年人生的劇烈變動,也促成了再度開啟這部落格的契機。接下來應當會把過去發文做一整理,調整方向成為個人媒體中心,或者開啟商業模式等等。但說老實話,會如何的發展還真的沒個準。因為網路環境也面臨變動,說不定哪天全部實名制了,網路長城和老大哥把網民脫光光盯著。 因此先整理文章與圖片,後面的發文會再做調整。因此 新朋友,歡迎,老朋友,更是別忘了留言打招呼。

網路大嘴巴 - 低調尷尬的小咖必備貼紙 : 小老百姓粉絲團

indigo 的 一番話 ,道出低調尷尬的小咖如我的心聲: 只要你有跟我們一樣的煩惱,在各種網路聚會場合中躲在柱子/牆後遠遠觀看偶像/名人,想相認卻又不敢向前的尷尬狀況,恭喜!你正是我們小老百姓粉絲團要找的人,不管是貼部落格貼桌面貼MSN貼推特貼噗浪貼電腦貼冰箱貼米缸......,趕快把貼紙領回去貼吧! 領貼紙請點選阿... indigo, 你還有去胖奇趴, 偶連去都沒去過阿..淚奔... 先貼個貼紙聊表心意吧!

「無意義教學講座 21」誰規定 邪惡 不能戰勝 正義

「無意義教學講座 21」誰規定 邪惡 不能戰勝 正義 「無意義教學講座」又在陰暗角落發聲,今天要為大家談的主題--「誰規定邪惡不能戰勝正義」。 這麼嚴肅的問題,原產生在 撲友 的師生的對話 「誰規定邪惡不能戰勝正義」 。偏執 感謝 撲友 沒有嫌棄「亂入式」的回應並且大方的分享歡樂訊息。但這句「誰規定邪惡不能戰勝正義」的大哉問,還是縈繞在偏執的思緒迴路。 每個人都會認「邪不能勝正」應當如呼吸喝水一般理所當然,無人質疑:天使為何一定要戰勝惡魔、美國幹麻要打贏伊拉克、 阿扁為何喜歡A錢又硬坳 。但要問起「為什麼」邪不能勝正,能面不改色的回答的困難度,好比是小底迪問馬麻,怎麼樣才能生小孩呢?被問的人通常支支吾吾,無法用三言兩語說清楚。 套用某廣詞:誰規定 邪惡 不能戰勝 正義? 你說說看,你說說看阿! 老實說在主流媒體上還真不容易找到「邪惡戰勝正義」為主題並且拿來當結局,脾氣不好的人可能看到這裡就想砸螢幕摔鍵盤。別急,還沒等到結束那一剎挪,兇手是誰都還不一定,是吧? 記得多年前玩過很怪胎的PC Game,名為「地城守護者」(Dungeon Keeper)。這個遊戲就是用「邪惡」當家為主題,讓玩家扮演邪惡的魔王,把進入地窖冒險的英雄殺光。 「地城守護者」(Dungeon Keeper) 是英國人Peter Molyneux 設計,由牛蛙製作公司(Bullfrog Productions)出品(後來被美商藝電買走),除了以題材取勝之外,「地城守護者」(Dungeon Keeper)創新設計控制介面為「抓、丟」的方式,在市場上頗有好評因此前後出了兩集與資料片。而Bullfrog Productions 被美商藝電(EA, Electronic Arts )之後,Peter Molyneux後來又搞了「獅頭工作室」(Lionhead Studios),修正了「邪惡 戰勝 正義」的概念,搞出「善與惡」(Black & White)遊戲,把成為「善神」與「邪神」的權力回歸給玩家,但那種「邪惡當道」的興味已蕩然無存。 上面的例子不是說表面上古板的英國人骨子裡是變態(雖然以前在那邊混的時候,曾經仔細觀察過他們),而是對於他們把「二元對立說」產生不同的變化感到欽佩,至少市場接受度或創意設計,不去預設「非我族類、必定該死」或是「只能光明戰勝黑暗」的偏見。事實上沒人知道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

推論不足且單薄的 天使與魔鬼 (Angels and Demons)

推論不足且單薄的 天使與魔鬼 (Angels and Demons) 如果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引起衝突,那引起衝突的高潮就是挑戰信仰。 「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成功的地方不在於Dan Brown故事寫的好,而是挑對了導演Ron Howard。Ron Howard 是個成熟的故事敘述者,從「魔繭」(Cocoon ),「風雲際會」(Willow)、「浴火赤子情」(Backdraft)、「遠離家園」(Far and Away)、「綁票通緝令」(Ransom)、「阿波羅13」(Apollo 13)、「最後一擊」(Cinderella Man)、「美麗境界」(A Beautiful Mind以及最近的「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一系列作品當中不難理解受歡迎的程度,算得上好萊塢影片中產量與好評具足的導演。 「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的好處言盡於此。 前作「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都已經挑戰了耶蘇是人並且有子孫延續血脈這樣大不敬的議題,續作「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還想挑戰什麼? 只能虛弱的挑「教廷」來開刀,再把「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簡稱LHC)會造成「世界末日」的料切一切、和一和就端出來,竟也在全球市場賣了8百萬本。(來源: 維基 ) 推論不足如何挑戰世間法? 「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背後的思想應為:「神的粒子」被找出來了,科學的界限跨越了神的領域,所以神的地位就會動搖,造成人們心中信仰的崩潰。最大嫌疑者為「光明會」(Illuminati),再由Robert Langdon這位現代的 印地安那瓊斯 (Indiana Jones) 來辦案。 觀看此片不能用認真魔人的角度觀賞,誰會曉得「神的粒子」與「反物質」是什麼東西? 過於抽象的粒子說,倒不如「創造生命」來挑戰神的禁忌還要來的震撼。 再者,兩個博士加上梵蒂岡的武裝部隊全都被獨行客耍的團團轉,把懸疑與解謎的優點變成「光明會」(Illuminati)版的「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讓「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無法一再的細細咀嚼。 本來「天使與魔鬼」(Angels and Demons)

初衷不在海角,拍好「王牌自拍秀」比較重要 ( Be Kind Rewind )

初衷不在海角,拍好「王牌自拍秀」比較重要 ( Be Kind Rewind ) HBO放映「王牌自拍秀」( Be Kind Rewind )時並沒有專心看,所以第一次看就跳離到「黃金傳奇」。直到看過 地獄史汀 (誤) 發相關文,才興起專心看「王牌自拍秀」的念頭。 「王牌自拍秀」( Be Kind Rewind )剛開始從錄影帶出租老店講起,經營不善與房屋改建危機,眼看著所有心血要化成泡沫。隨著劇情發展,一面看一面起雞皮疙瘩。靠! 乾脆把「王牌自拍秀」( Be Kind Rewind )的片名改做 「錄影帶自製的一堂課」好了,把產品區隔、市場定位、定價策略、行銷管理,外加市場調查通通講出來。 再講下去就把 數字先生 的 舔咪點 都爆出來了,人客阿! 這篇是看文記不是創業文吧? 當然啦,「錄影帶自製的一堂課」這麼市儈,在許多學者與文藝者的眼中是不屑一顧,最好是像台灣的 海角 片一樣,多麼的感動到人又可以賺到上億的收入。但如果這樣就把初衷掛在嘴邊,這是令人鄙夷的! 炒熱了某部國片,暴紅式的經驗只是賭局的一小部份,把 網路發文、媒體報導、口耳傳播 串連起來,比較像是 自嗨波浪舞加上西瓜效應罷了。 為何扯到這邊呢? 「王牌自拍秀」( Be Kind Rewind ) 除了以 偏執 戴著市儈的眼鏡看之外,其實是被那真正的初衷「玩出興趣」所感動。白爛的胖子 Jack Black,一心想報恩的Mos Def 與 誤打誤撞的Melonie Diaz 三個人胡天胡地的片子惡搞,卻也沒忘記支持他們惡搞的顧客。客人想看什麼,就努力的想辦法搞出他們要看的片子,最後讓顧客一起參與,成為作品的一部份。 對於片中的「SWEDED」,竟然想到以前的笑話,某日一個小毛頭到錄影帶店,扭捏的問老闆有沒有「丹麥的」? 老闆很認真的回答「我們這只有出租的,沒有單賣的喔!」 而導演 Michel Gondry 也蠻好玩的,會透過許多小地方對付認真魔人,引他們說:「哇! 這片段是導演對某部電影的致敬..」,玩這樣的小把戲決對是無傷大雅。再經過查詢,Michel Gondry 除了這部「王牌自拍秀」( Be Kind Rewind ) ,還有一部2001年出品的「Human Nature」,聽說也是一部值得看的片子,那就要等到有機會看過片子再發文囉。 同場加映: Simmons大大的 以情和義貫穿的溫馨喜劇:王

幹的好! 史密斯先生 -- Shoot 'Em Up

幹的好! 史密斯先生 -- Shoot 'Em Up 網路上已有許多「史密斯先生」(Shoot 'Em Up)的認真文,所以才動了念頭去看這部片。 英文片名明白指出「射翻天」了(Shoot 'Em Up),但為何中文片名用「史密斯先生」(Shoot 'Em Up)? 這跟台灣的影片命名法則有關--只要有一部片子暴紅,其他同類的就跟著做就對了。所以就可以看到許多電影或DVD廣告出現「魔鬼XXX」、「第六感OOO」、「靈異□□□」等檔傻傻分不清的片名。「史密斯先生」當然可振振有詞的說是依片中主角名字取的片名,但多少想沾上「史密斯任務」(Mr. and Mrs. Smith)的邊,就不言而喻了。 「史密斯先生」(Shoot 'Em Up)一開場不囉唆,三分鐘內切入槍戰場面,觀眾來不及思考為何一個男人為何沒事在黑街上啃著紅蘿蔔? 難道是個神經病嗎? 事實上導演Michael Davis根本不讓觀眾有多分心一秒的機會,只要坐在椅子上就放手讓導演帶著一路看「史密斯先生」表演。整部片已經變「射擊遊戲高手」的觀戰記,只是多了精準鋪陳的橋段與笑點。例如彈殼掉在孕婦肚皮上、用槍把臍帶打斷、霓虹燈前槍戰,「史密斯先生」與壞人用槍打掉霓虹燈成 F words、作愛場面還可一面開槍殺人等等。 雖然在觀影的同時,腦中有股聲音悄悄的說,這片是 Raising Arizona 的槍戰版阿,但還是順著Michael Davis的意思看著「史密斯先生」懲奸除惡。 「史密斯先生」(Shoot 'Em Up)除了槍戰場面好看之外,有幾個地方讓 偏執的 認為應當列入「公民與道德」的教材 (若是還有「公民與道德」的話,教育部應當可考慮補助此片)。 「史密斯先生」看到一台BMW停在殘障車位,整個人就快抓狂… Mr. Smith: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is luxury car and a porcupine? Donna: I give up. Mr. Smith: With the car, the prick's on the inside. 有人超車不打方向燈… Mr. Smith: Fucking hat that. This guy change lane without s

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在英國的期間,最讓人記憶猶深的就是「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 Full Breakfast )。 一般來說,台灣的早餐通常是火腿蛋吐司加一杯奶茶就可打發,講究一點的可享用燒餅油條或稀飯醬瓜。但是到了英國之後,看到他們的「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 Full Breakfast ),那可就豐富許多。 上面那張照片是把其中元素簡化,真正要吃可是可以堆滿一個盤子。「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 Full Breakfast )通常都會有:蛋 (eggs)、培根 (bacon)、香腸 (sausages)、血布丁/黑布丁 (black pudding)、燉豆子 (baked beans)、烤蕃茄 (grilled tomatoes)、薯餅 (Hash browns)以及一點蔬菜(洋菇、小紅蘿蔔或青豆子)等等。 另一種早餐風行歐洲的是「歐陸式早餐」( Continental Breakfast),那就遜色許多。通常是各式麵包、乳酪、果醬與水煮蛋組合而成,了不起多個優格(yogurt)或水果。「歐陸式早餐」( Continental Breakfast)不如「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 Full Breakfast )豐富,因此在出差期間吃歐式早餐,常常吃到怕。 如果餐後能有一杯咖啡,靜靜享受清晨時光,那可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奢侈。 2008年回倫敦出差所住宿的英國的旅館,地方不大卻可處處見到主人的用心,在不經意之處把古典與現代巧妙結合。 再加上東方元素,會讓來往各國的住宿者有種熟悉的感覺。 偏執對於這種美食只限口腹之間的了解,若有興趣瞭解更多美食的朋友,偏執推薦 「陽光派報」 應可挖到更多的寶,格主 阿餅 可是真材實料的巧手生活家。 (以上照片為本站所攝,如需引用本作圖片請告知 Cyber Runner 並按本站引用宣告進行。) ==power by blogger draft==

18限: 泰國 打手槍 記 Gun Shooting in Thailand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槍」的話題,男人們對於這敏感的玩意兒,禁不起激的各式論調與誇張的故事都抖了出來。 這是履試不爽的。 常見的,班長或是教官都深怕拿槍的人太過興奮,會射的到處都是...因此都會告戒:「不要隨便把槍口對著人,除非你想幹掉他!」 當然也碰過變態的班長吼著:「就是看你們大專兵不爽,給我唱軍歌帶答數一路縱隊進浴室。」然後就看著大家唱著:「我有兩枝槍,長短不一樣,長的打共匪,短的打 XX ... 答數! ...」 現在當個死老百姓,沒機會玩別人的槍了。 那故事結束了嗎? 當然沒有,台灣是個治安良好的國家,怎可讓人動刀動槍滴...除了玩玩槍頭有紅色套子那種,打個BB彈或是漆彈過過癮之外,似乎只能從 CS (Counter-Strike) 或 BioHazard 暴頭得到樂趣。 某日背起行囊到泰國去走走...說到了這邊,應當有不少人臉上會露出內行人的微笑...不過這是後話。偏執如果跟一般人玩的一樣那怎算偏執呢? 因此除了泡在飯店的泳池之外,也嘰哩瓜啦的問了飯店的服務人員。 「撒彎滴咖~~ 這位人客,你如果要去玩特殊的,偶來報個好康的给你唷」(สวัสดี, ลูกค้า หากท่านต้องการเล่นพิเศษ ฉันจะบอกท่านที่ดีสำหรับการ) 「阿,好康的嗎? 好阿在那呢?」 那個好心的服務生收了小費說「會讓你射的很高興的」(ยิงจะทำให้คุณมีความสุข), 科科科,「射的很高興」是關鍵字阿...所以很高興的跟著他的指示來到一家店... 「瞎會阿? 射擊體驗?」心想 林杯 是沒拿過槍嗎? 但是那個笑容可掬的店長操著日式英語,心想 槍是會玩輸你嗎?! 硬是把 台灣人 的氣魄展現出來,站出來就是要比 阿本仔 要高的心態就作祟,啪搭一聲的掏錢付款。 過了不久後,果然有專車接送,遠遠一看,唷? 是迷彩吉普車阿...果然是這體驗營還辦的蠻專業的嘛。但也不多想就坐上去,巔簸了約四十分鐘終於來到靶場。 但覺得不對勁,有部隊操練之外,裝甲車在旁邊轟隆的開著,那跟本是 泰國軍方 的營區阿! 靠! 原來是 泰國軍方 要自負盈虧的做起生意來嗎? 台灣的 國軍 應當也可考慮可以 BOT 辦 F16 飛行體驗營,說不定可以賺回一台F16的費用 來都來了,縱使是龍潭虎穴也要一闖。 桌上擺著 左輪手槍、90手槍 ,泰國教官問「有沒有 打手槍

公車見聞錄 (四)

這幾天為了追求「智慧財產權」的知識在台北街頭來回穿梭。 研討會結束時,公車經過敦南上的明星小學,看見穿著如貴族般的制服的小學生剛放學,他們的活力與希望應當要感染這座城市。 可是事實不然,而且讓人覺得失落。 初夏的夕陽已有懊熱的威力,小學生們大大的書包滿足他們奔向下一站的需求,無論是是到補習班、安親班或者才藝班,那貴族的服裝上的臉是如此的蒼老。 這些不是未來的主人翁嗎?「智慧財產權」的法規已經讓人昏頭,在公車的搖晃中也無法多餘的思考。 後來了個三四年級的小女生,後面跟著一個頭戴棒球帽綁著馬尾的大人。上車之後女童與大人分坐著,不斷的在搖晃公車上調皮的換著位置,手拿一板巧克力黏呼呼的啃食,那位大人並未多看一眼。 下車時看見大人的面貌,推論應當是接小孩的外傭。 公車繼續晃著,等待下班的情緒漸漸高漲。小時候沒有好看的制服,沒有補習班可上,棒棒糖是癡心妄想,但陽光曬的紅紅的臉,雖然口中缺牙但是笑得很開懷。 號稱繁華的時代,位居台灣的首善之都,明星學校的光環,父母親掌上之珠,看似都是最好中的最好。但是他們快樂嗎? 他們健康嗎? 他們有受到親情的溫暖所關懷嗎? 公車還是搖搖晃晃的開著。 公車一路開: 公車見聞錄 (三) 公車見聞錄 (二) 公車見聞錄 (一)

法鼓山 朝山記 (Dharma Drum Mountain)

2009年5月3日 風和日麗。 重點是我起的不早不晚,心血來潮就往金山方向急馳,說穿了是想在中午以前趕到 金山廟前吃鵝肉 解饞。 濱海公路上停車欣賞著風景,海浪陣陣拍著岩石,陽光與海風配合得剛剛好。 接下來的行程,當然是直奔 金山金包里老街,好好的飽餐一頓...可是事實的發展不然。 對於金山鵝肉的記憶是七八幾年前,那時熱鬧與搶食的氣氛,鵝肉肥美與筍干爽口,幾乎讓人魂縈夢牽。因此對於今天這頓是抱著很高期望。可是人潮依舊,美食卻是不復當年。(如果是真的好吃,今天發文的題目就會是美食記而不是朝山記了... XD ) 也因此在 Plurk 一撲 金山鵝肉... 好像變得沒以前那樣好吃了 ,也有撲友有同樣感覺。 那種沒有達到 高潮 滿足的狀況下,有點心灰意冷,突然想起頂頂大名的 法鼓山 就在附近,因此懷著忐忑的心情參訪名山叢林。 接進 法鼓山 的路上見到多到可怕的遊覽車停在路旁,本以為 法鼓山 會像 朱銘美術館 與彎延的山路奮戰,沒想到一下就到山下入口處,有人員引導讓車井然有序的停好。要入得山門還要搭接駁車,但心想地球要靠我來救他,因此就從山下開始步行,如同 朝山 般的進行 法鼓山 之旅。 雖是上坡,但法鼓山經過法師及諸位大德貢獻,一路上都可見到匠心巧思,果真是佛陀教化的殊勝之地。在一旁還有溪流與步道,讓人在上山的過程中有股清涼之感。 到了山門,見到上面寫著「觀音道場」,簡捷的山門與牌匾字體的清雅嚴峻,讓人聯想到不久前才圓寂 開山祖師 聖嚴法師 遺願是「不發訃聞、不傳供、不建塔立碑、不豎像,身後事不可辦成喪事,要辦成莊嚴佛事,而且務必簡約、切勿浪費鋪張。」,讓人肅人起敬。 問過服務人員,指向左方坡道上山進入主殿,安步當車一步一腳印,終於進入主殿參拜。 今天剛好遇見 浴佛法會,在外面有個可愛的 悉達多太子 像,站在蓮台指天地。 原本大殿供奉釋迦摩尼佛應寫著「大雄寶殿」,但令人震懾的是大殿上「本來面目」四個大字,當世間人求著神佛時,所顯現的愛、惡、欲,包括著各種的貪、嗔、癡,不就是人類原本的面目嗎? 在祈求的同時也顯現了最真實的「本來面目」,那所拜的是什麼呢? 所求又是何物? 聖嚴法師 的大智慧令人景仰不已,可惜法師已逝,只有留在世間的法語讓人深思。 從左上山由右下山,即見到著名的「法華鐘」。經過人員解說,法華鐘外鑄上「法華經」,內有「大悲咒」經文,共7萬餘字

重回 Plurk 發浪地

當年 Point Break 讓許多人對於衝浪有不少的憧憬,時間飛逝當年的衝浪手 Patrick Swayze 也不復英姿,但衝浪地的浪頭還是一波波的潮來潮往。說到這浪潮,在網路上就屬 Plurk 讓人潮與資訊流洶湧不已。當Plurk 剛開始發浪時,偏執 也在浪中逍遙了一陣。不過當現實的 IP 封鎖與工作調整,一度遠離這Plurk浪潮地。 最近又跳入 Plruk 中,發現很多地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重新由 karma 值為零的衝浪偽生手重新發浪。把那條時間流找回來,發現以前鋪的梗還在,許許多多的小黃人在跑道上衝刺著。 當然啦,很多事情只能降低到觀察員的身份,眼巴巴的看著大家撲來撲去。而業障 Karma 值就慢慢的降為0。重新回到 Plurk 發浪地,慢慢的感覺回來了,香蕉人也回來了 大師兄也回來了 。 若看文的你還沒加入,可以 點下去 註冊後,試試發浪的滋味。 或者已是Plurk衝浪手,也歡迎把 偏執 加入你的發浪清單上。 至於如何利用 Plurk 發浪發到燒聲,優秀的部落客 猴子(weedyc) 的 Plurk 之非官方新手入門手冊 (4/24 update) 有詳細的說明,另外 網路聞人 不來恩 大大 Plurk Smile 在噗浪使用「外掛的」表情圖示! 更是發浪進階的必看文章。 有興趣也可看一看: 暴笑的 Plurk 掛點圖 網路大嘴巴 -- 時間軸型微網誌 Plurk 最後 Patrick Swayze 好像生重病,希望他能早日康復。

偏執才是王道的 危險人物 ( Payback )

偏執才是王道的 危險人物 Payback Mel Gibson 的片子中,偏執 蠻喜歡「危險人物」(Payback)這部片子。 這部片讓 偏執 看得熱血沸騰,如同英文片名「Payback」(危險人物),這部片的主題就是討回屬於自己東西。「危險人物」(Payback) 在影像有特殊的處理,多數的畫面壓低彩度與高反差,製造如1970年代警匪片的風格,令人熟悉又不明確的時空感。 梅伯 ( Mel Gibson, 梅爾吉勃遜阿伯 的簡稱 ) 在「危險人物」(Payback) 的表演方式有所突破,演譯把Porter 偏執型人格的角色,以冷靜堅定的行動取代腎上腺素過激的衝上前去爆頭的表演風格-- 碰到比他強的老大不會退縮,人家要多給也不會拿,遇到狠的角色一定比他們狠。顛覆 Lethal Weapon 衝動派警探形象以及Braveheart 熱血無敵的英雄表徵,此表演風格也影嚮隔年 (2000)的The Million Dollar Hotel 與 The Patriot 的演出,獲得不少好評。但這種轉為較內斂的表演,可惜的在 Signs 的表現卻是一整個失敗。 有人把「危險人物」(Payback)的影片類別歸在動作驚悚,可是某方面來看導演與編劇卻放入許多黑色喜劇的元素。Mel Gibson被 劉玉玲 (Lucy Liu)伏擊的橋段,碰碰碰碰的節奏分明,Mel Gibson 找 Kris Kristofferson (黑社會老大) 要錢,打穿了保鑣提的皮箱,還威脅讓他舉好箱子,許多讓觀眾噗嗤一笑的暴點,在導演安排下很精準的呈現在銀幕上。 「危險人物」(Payback)的故事也可讓專家去剖析「反社會人格」與「偏執行為」,製造出萬字的長篇大論,但 正港查剝郎 在眉宇間有著「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可」的堅持,似乎只能體會而無法言傳,說太多就不 偏執 了。 (圖片來源 網路,上面之非文字元素版權為所著作權者擁有,本作以非商業利益與知識共享原則引用,如有不當請告知立即刪除) ==webmail發文==